不仅仅是为了父亲——潘乃穆和《潘光旦文集》

14卷本、640多万字的《潘光旦文集》,已于2000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全部推出了。这部鸿篇巨制的主要编者是潘光旦先生的女儿——北大社会学系的潘乃穆同志。

这部文集是社会学一代宗师潘光旦先生毕生的学术结晶,也凝结着潘乃穆22年的心血。

“四人帮”被一举粉碎以后,潘乃穆和她的姊妹们就着手筹划整理乃父的遗著。然而,以承担着繁杂的行政工作之身,要在业余完成一项庞大的学术工程,这是个尖锐的矛盾。80年代末,潘乃穆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选择:辞去职务,提前离休。从此以后,她专一地、全身心地投身于整理出版潘光旦文集的事业。

潘光旦先生的著述文稿,在抗日战争中遗失不少,“文革”十年浩劫中又遭受严重损失,因而光是搜集起来就花去了潘乃穆数年的时间和精力。她以北京为重点,查阅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图书馆;继而沿着潘先生的足迹,奔波于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直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只要是有一点线索,就竭尽全力查寻,不惜在尘封多年的旧书刊、旧报纸中翻阅、抄录、复制。

作为这套文集的责任编辑,我与潘乃穆经历了8年多的愉快而辛苦的合作,也使我加深了对潘乃穆的认识和钦敬。

整理编辑这部文集,大量而繁难的工作是核实书中引用的资料。潘光旦先生博学多识,古今中外兼通。著述旁征博引,涉及到的中国古籍不仅有经史子集,还有大量的稗官野史,以及方志、家乘、笔记、杂著等等。潘乃穆在可能条件下都一一进行查对,发现异文则往往要核对几个版本。她戴着高度的近视眼镜,觑着密密麻麻的古文。日积月累,仅图书馆的索书条就积满了一个长长的卡片盒。就拿文集第4卷《存人书屋历史人物世系表稿》来说,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人物的世系图,这些人物上溯祖宗,下迄子孙,旁及姻亲,纵横交错,有数千人之多,涉及到的史籍有《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世说新语》、《文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等等。潘乃穆为整理这部书几乎查遍了引用的史料,订正了发现的讹误。

光旦先生的译作有3大卷,约170多万字,都是世界名著。如霭理士的《性心理学》、恩格斯的《家族、私产和国家的起源》、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等。潘乃穆编辑这些译作时,尽量参照英文原本对书中的重要部分作了校订。

光旦先生的诗词、漫记、书信、日记散佚最多,收集、整理也有相当难度。潘乃穆对这些文稿也做了许多考证工作。无年代的尽可能加注年代,对有些人和事为方便读者做了笺注。

文集中图表极多,那些以血缘和姻亲相联系的纵横交错的世系图,印刷工人排起来十分困难;许多特殊的字在键盘上根本没有。怎么办?潘乃穆就自己动手排表,自己用不同字形把那些特殊字拼出来。

多年来,潘乃穆过着非常简朴而又十分紧张的生活。她每天从早干到晚,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照常干,新年、春节也变成了工作日。严寒酷暑她没歇过,雨雪天也未能阻止她照样骑车出来,不能骑就吃力地推着。如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从40岁的壮年干到了年届70的老年。

22年过去了,看到这部文集,我不禁想到潘乃穆奋力工作的情景:她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她在漫长的日子里孜孜石乞石乞、始终不懈;她为这部书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这样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中华读书报》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