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大伯父潘全元(泉元)从事革命工作事迹!

dfc8b487d6384622982adc6bb2c08e1d.gif

潘泉{全}元字益新,出生于民国七年,江苏省江阴县东门外河南街下萧桥平凡之家。他自幼聪慧好学,因为家境贫寒,在江阴城做了一名商人的学徒,后来又在苏锡常做起了水产生意。我父亲是他三弟讲:“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结识了江阴的几位先进人物,也聆听到了他与江阴几位杰出人物之间的深交。这些先进人物不仅是朋友,更是思想上的导师,他们的爱国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伯父,使他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9年,当江阴的解放了,伯父被组织调往江阴县政府,开始了新的工作旅程。在此我不得不指出,由于伯父在解放前参与工作的性质,我们至今不能对外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那份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早已深深植根于心。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伯父潘泉元被江阴县县委派遣至青阳祝塘、顾山等地,参与土地改革、剿匪等重要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几次面临生死考验,但每次都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艰难地完成了党组织交付的任务。社会秩序逐渐稳定后,他又长期担任江阴县委委员及青阳镇万源布厂党委书记等职务。直到1980年四月,他不幸逝世,那一天,我亲眼目睹了江阴县政府和企业的代表前来吊唁,县里还特意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因为是县团级干部,将他安葬于江阴市的定山革命老干部陵园。据说省里的领导也亲自派人前来吊唁。大伯父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即便家人对他的选择有所误解,他仍旧无怨无悔地承受一切。新中国成立后,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官职高低,始终保持着清廉无私的本色,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取任何私利。对于三个亲弟弟,他从未伸出援手解决过任何问题,二伯父在别人门下三年学徒,没有拿到过一分钱工资;我父亲原本在江阴城里掌握了制笔技术,成为厂里小有名气的技师,却被伯父要求回到乡下务农,终其一生做了地道的老农民。大伯的子女们,没有一个是靠着父辈的关系获得工作的。大堂哥明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在军队中立下功劳,晋升为营长,后被调至地方工作。二堂兄明华被派往徐州煤矿,三堂兄明亮则是一名知识青年,在下乡之后被派往苏北。然而,就在苏北工作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幸牺牲了。伯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是当代社会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无数英雄儿女中的楷模。他的事迹和精神,与中华大地上那些著名的英雄人物相比,有何区别呢?他们同样用生命和鲜血扞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的名字和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2017年7月完稿2023年6月8日重新修改。 2017年7月完稿2023年6月8日重新修改。 侄子江苏江阴潘明山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