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潘氏宗祠变身文化礼堂

潘氏宗祠,又叫聿追堂,坐落于富阳最南端的山村窈口村。潘氏宗祠“聿追”二字,出自《礼记·礼器》,先祖希望后辈不忘祖制,传承亦耕亦读、树德崇善的好家风。1.png
宗祠建成于清嘉庆元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三进院落,由前厅、中厅、后厅组成。高耸的马头墙,显现出骏马昂首的奔腾姿态,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

2.png

中厅是宗祠的核心,厅堂明亮宽敞。一块块的匾额,显示出潘氏族人的荣耀和自豪。

中厅和后厅有穿廊相接,左右有小天井。下雨天,四周檐水流入天井。这种巧妙的格局称为“四水归堂”,寓意着家族财源如水源,源源不断。**

4.png

大门两边有楹联一副:“祖祁门而登风俗源远流长,宗归化以衍云礽支分派合”。**

“祁门”“归化”是地名,这似乎在提醒着后人,不要忘记我们窈口的潘氏祖先是从徽州的祁门、归化迁来的。

**走进宗祠,就可以看见前厅的戏台。每年的春秋两祭和春节,族人都会请来戏班子,祠堂内锣鼓喧天,丝竹绕梁,演员们演绎着忠孝节义和悲欢离合。

6.png

后厅也叫寝堂,现在已经布置成了一个农耕文化馆,里面展示的老物件都是村民自发无偿捐献的。这里已成为了窈口村“文化礼堂”的组成部分,耕读传家是不变的主题。

2004年,潘氏宗祠被公布为富阳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政府拨款100多万元对祠堂做了整体修缮,古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

最初,潘氏宗祠是祭拜先祖的“祠堂”;后来,它是传出郎朗读书声的“学堂”;如今,它成了村民共建共享的“礼堂”。祠堂、学堂、礼堂,发生在这座老建筑里的故事,其实都是潘氏宗族精神以及堂名“聿追”的延续和传承:不忘根本、团结一心。

注:来自网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665543366612843&wfr=spider&for=pc)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