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奉献余热

        

            老有所为

            奉献余热

———在老干支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前天,我们党校老干支部组织委员刘辉云给我打电话,通知我参加今天的老干支部会。并说今天的会议,每一个老同志都要谈谈如何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为党为人民作出自已的贡献。我在电话中说:“我老了,没有发挥什么余热,更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刘辉云说:“你退休后为姓潘的写了几本书,在全国影响那么大。这就是你发挥的余热,做出的贡献。”我说:“我退休后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宗族活动”,刘辉云接着说说:“你为潘氏家族写了三本书,就是老有所为,为社会奉献了你的余热。”。

 

       我退休后的所作所为,究竟可不可以称为“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奉献余热”的含义。网上是这样解释的:

        “奉献余热的意思是指利用个人在职业生涯结束后所剩余的能力和经验,为社会或特定群体提供服务,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奉献余热通常涉及退休人员或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后选择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他人或推动社会进步。这种行为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是个人实现晚年生活价值的一种方式。奉献余热的行动可以包括参与社区服务、教育指导、政策建议、文化传承等多种形式,具体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兴趣。”

        对照网上关于"奉献余热”的界定,我退休后的所作所为,可以称得上“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因为我的所作所为符合网上给“奉献余热”所下的定义。 1、我是一个退休人员。我为研究姓氏历史,传承姓氏文化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在退休后完成的。

       2、我为社会或特定群体提供了服务。

        3、我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他人或推动了社会进步。

 

        今天我就不说别的,就专门说说我退休后,在研究姓氏文化方面,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余热。

       2002年,当时的党校领导安排我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就没有上班了,屈指算来,今年已经22年了。22年来,我真的没有闲着,我为研究潘氏文化付出了退休后余力,自费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访问了数以千计的潘氏人士,收集了近两百部不同地域,不同支系,不同时段的《潘氏族谱》,以及其他方面的许多潘氏文化资料,对这些族谱和资料进行了认真地阅读、研究、整理。

      在此基础上,我编著了三本书。

       第一本叫《中华潘氏老谱汇编》,这本书是根据收集的近两百部《潘氏族谱》整理而成的。

        第二本叫《话说潘氏》,我研究潘氏文化,撰了许多研究文章。《话说潘氏》收录了我撰写的这些研究文章。

        第三本叫《访潘万里行》,我为研究潘氏走遍了全囯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我都去了。只剩下青海和西藏没有去。还参加了全国各地潘氏举办的大型活动。会见了数以千计潘氏宗亲。我写下了走访日记,拍摄了走访留影。《访潘万里行》就包括走访日记和走访留影两个部分。

     2005年,我女婿买回一部电脑。当时我在旁边看他们年轻人上电脑,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当时我快六十岁,他上班去了,我就在家学上电脑,学会了拼音打字,接着又学会了五笔打字。为我编著三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了“活到老,学到了”,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学会电脑打字后,我把上面所说的三本书的内容都打到电脑上了。

       2006年,有位潘氏宗亲创办了潘氏宗亲网,为我们传承交流潘氏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于是我把手上的潘氏文化资料和我撰写的研究文章发到潘氏宗亲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宗亲们纷纷给我打来电话或在QQ上联系。邀请我到他们那里走一走,看一看,联络联络,交流交流。

      为了编著好《访潘万里行》我又学会了在W0rd上制作和编辑照片。在每张照片写上了姓名、时间、地点。这又一个学习过程。

      在编著三本书的过程中, 我做了大量繁重的工作,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族谱阅读,资料汇编,文章撰写,电脑打字,文字校对,内容编辑,版面设计,照片制作,这些工序,都由一个人操作完成。只剩下印刷成书这道工序,是交给印刷厂来完成的,因为我没有印刷机。

      我的三本书出版发行之时,我正好七十岁。全国各地的潘氏宗在广水宏森酒店为我举办了庆祝大会,一是庆祝我的三本出版发行,二是借此机会祝贺我的七十岁生日。

      参加此次庆祝会的宗亲代表共有400多人,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广水教育局的潘平生说:我现在正被抽调到市里做招商引资工作,广水市委市政府每次召开招商引资会议,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省、市、自治区的人来参会。

        我的三本书出版后被许多大型图书馆收藏,如: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饭,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东图书馆,安徽图书馆,湖北图书馆,还被许多县级图书馆收藏,不计其数。都是各地宗亲自发帮我送存的,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后来,送存的宗亲告诉我,我才知道。如山东沂水县图书馆,山西洪洞县图书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韩国潘氏的根在中国河南荥阳,并多次派其兄弟来中国寻根问祖。2023年10月12日潘基文偕夫人柳淳泽亲自来中国河南荥阳祭祖,我陪同潘基文夫妇参加了这次荥阳祭祖活动,并为潘基文祭祖活动撰写了《祭始祖文》。全文如下:

“中华潘氏,源远流长。鼻祖季孙,出身高尚。毕公脉派,祖为文王。一统华夏,姬姓荣光。父辈旦高,助力武王。攻入朝歌,诛纣灭商。建立周朝,协和万邦。犒赏功臣

胙土封疆。毕公老祖,功德无量。出身贵胄,封毕开疆。甘作人臣,辅佐成康。天下大治,国富民强。三监作乱,危害家邦。始祖季孙,勇猛顽强。协助周公,征讨东方。庚灭管杀,霍废蔡放。二次分封,荀公受赏。食采于潘,采邑宽广。潘氏得姓,始自荥阳。繁衍生息,裔众族昌。悠悠岁月,历经沧桑。恩泽后世,滋润心房。始祖如日,普照祥光。辖地苍生,沐浴成长。潘氏精英,青史流芳。文如岳尼,盖世文章。武如美公,统兵攻防。簪缨圭笏,出将入相。潘氏学子,踊跃腾骧。前进路上,绝莫徬徨。努力进取,前程无量。勇攀高峰,为潘争光。八百万众,天各一方。追宗溯源,根在荥阳。先祖功德,后昆不忘。优良家风,传承弘扬。韩国基文,万国总长。治理世界,协调众邦。日理万机,掌舵领航。连任两届,令人景仰。不忘先祖,今来谒访。跪拜墓前,聊表衷肠。桌案供品,飘出馨香。原质原味,伏惟尚飨。”

        潘基文荥阳祭祖满月之际寄来信件说:“在金秋的季节,二零二三年十月十二日,我们一起回到了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与大家一起祭拜了我们潘氏的始祖季孙公。在我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时候,我就受到了多方的邀请,只是时任期间,因公无法考虑个人私人的感情,这个计划就一直在我的心里,今天终于实现了回家祭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调研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我研究的是姓氏历史,传承的是姓氏文化。我们潘氏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潘氏家风家教,同样是一个家庭的最宝贵财富。在我的三本书里就收录了潘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家风、家教。如西晋潘岳,潘岳是才貌双全的美男子,用现在的话说,叫做帅哥。他驾车出行,走在洛阳大道上,过路姑娘投花掷果,以示爱恋,回到家里花果盈车。 虽然长得美,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忠贞不二,十分难得。 其妻杨氏亡故之后,终身未娶。潘岳还是一个奉行孝道的典范。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种植的桃李漫山遍野。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长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长官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亲的病竟然痊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奉母孝诚虔,

         归里牧羊兼种田;

         藉以承欢滋养母,

         复元欢乐事天年。

潘岳的优良家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潘氏裔孙,潘岳的家风家教就是我们潘氏家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将继续传承下去!

 

      我退休后的所作所为,有益于社会,有益国家,有益于特定群体。

      一是,我的访潘活动,增强了宗亲联谊,促进了交流,促进了安定团结,促进了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文旅事业的发展。

        二是,我的三本书的出版发行后传到了宝岛台湾,促进了党和国家的统战工作,促进了大陆与港澳台的大团结,促进了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和平统一和进步。如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赖清德等台独分子,撕裂族群,分裂国家。但台湾潘氏在我的三本书的影响下,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在大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亲如一家。他们坚决反对这些台独顽固分子的所作所为。在我们的影响下,大陆潘氏无论举行什么活动,他们都要组团参加!

        台湾潘氏宗亲拿到我的三本书后,与台湾《潘氏族谱》相对照,更加坚定了他们“海峡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2016年在台北举行“世界潘氏宗亲总会成立四十周年庆典”大会,台湾潘氏邀请我去参加了此次庆典,此次庆典活动,促进加强了台湾潘氏与大陆潘氏的团结。大陆潘氏在这次庆典大会上与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潘氏进行亲密接触,深入交流,也促进了大陆潘氏与世界各国潘氏宗亲的大团结。后来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潘氏多次组团参与中国大陸各省的潘氏活动。加深了世界各国潘氏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认同。

        三是,我的三本书促进和加强了潘氏文化传播。促进了孝文化的传承,“百善孝为先”“敦亲睦族”“慎终追远”的理念深入潘氏人心。

       四是,我撰写的三本书和走访联谊活动,服务了社会的特定群体,为各地潘氏寻根问祖提供了方便。如:

      1、山东临沂潘宗章打来电话说,看了我的三本书,才知道他们的老祖宗来自江西婺源,

       2、广东汕头潘盛海在我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绿房祖根在福建漳浦县。

       3、云南丘北潘锋在我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根在安徽歙县大阜。

        五、我的三本书传承了潘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家训。

        六、我陪同潘基文荥阳祭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潘基文认祖归宗,不忘根本的家国情怀,在海外华人中影响很大,意义深远,彰显了潘基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其行为对海外华人认祖归宗,心向祖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七、我的三本书的出版发行庆祝活动,扩大了广水在全国的知名度。前来参加我的三本书的庆祝会的宗亲,好多人说,原来根本不知道有个广水市,更不知道应山这个地名。通过本次庆祝活动,才真正知道湖北有个广水市和广水市府在应山。

       八、我为研究潘氏文化走访了全囯各个省市区,广泛接触潘氏宗亲,撰写出版研究潘氏的三部专著,在全国潘氏中有了知名度,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武汉,我们广水的新冠疫情也较为严重。全国各地宗亲纷纷给我打来电话或发来微信,表示亲切慰问,有的宗亲还通过我向广水捐赠抗疫物资,抗击新冠病毒。如江西武宁尚美中学校领导潘成良派专车给广水关庙镇送来20箱共80瓶84消毒液。

        从以上八个方面来看,我退休后的所作所为,既服务了潘氏家族这个特殊群,也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奉献余热。”

     我即将进入耄耋之年,我保证,只要还有一口气,小车不倒尽管推。继续做到老有所为,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继续奉献余热。

        我刚七十岁时,曾赋诗一首,说的就是老有所为,奉献余热的问题。现在抄录如下:

             古稀述怀

        感谢阎君不作为,

        寿延七旬未西归。

        布衣人生虽渺小,

        愚公愿景亦雄伟。

        伏枥老骥宏志在,

        退班衰翁壮心飞。

        不忘初衷再奉献,

        释尽余热若燃煤。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