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潘氏无锡分会应邀参加闽潘始祖入闽1355周年系列活动!

江苏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市分会

唐高宗669年,泉州(治今福州)与潮州(潮州)一带发生“啸乱”事件,并建立了分裂的政权。潘节(源)公是闽潘一族的祖先,他奉命赴福建,辅佐“开漳圣王”陈元光平乱,揭开闽潘宗族发展史的帷幕。从那以后,经过一三五五年的风风雨雨,潘节(源)公和他的子孙,开创了潘氏兴旺的局面,子孙遍及海内外,现已有近百万人口,是中国和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家族。

微信图片_20241030123237.jpg

2024年,潘节(源)公在闽开宗立派1355年,正值秋天,又是重阳节。十月十一日(9月9日),闽潘始祖文化公园(泉州潘山)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进门的地方彩旗飞扬,红色的长地毯,红色的道路,红色的道路,红色的大门,为园区增添了一种欢快、喜庆的氛围。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由福建荥阳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潘氏入闽始祖文化园建管会、泉州潘氏文化研究会承办,厦门姓氏源流研究会潘氏委员会、南安市孔泉书院文化园协办的2024闽潘始祖入闽1355周年祭祀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此外,潘氏家族还将有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的宗亲团体;有来自河南固始,浙江,江西,江苏,贵州,广东的潘氏团体代表,泉州潘节(源)公所属的各宗族组织,支派,各祠堂,各祠堂,共计600多人,参加了这一活动。这是继2019年的闽潘始祖入闽1350周年盛典之后,闽潘族裔的再一次重大盛事。

应邀参加闽地潘源节1355周年祭祀盛典.jpg

江苏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分会,收到了福建省潘氏文化研究会专门邀请,派分会秘书长潘伟昌、副会长潘维初带队,与潘晓鸣一同出席此一系列盛典活动。2024年10月10日上午,在厦门市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台湾潘氏宗亲登陆第一家园正式落成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台湾世界潘氏宗亲总会倾力打造,为潘氏宗亲们搭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旨在加强团结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纽带。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分会的代表:潘伟昌、潘维初带领,潘晓鸣等人参加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与来自台湾、福建、贵州安顺市的潘氏宗亲代表们欢聚一堂,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亲切地交谈,他们不仅分享了家族的故事和传统,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与台湾三位潘氏代表交流.jpg

10月11日将是整个系列活动的高潮。江苏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分会代表:分会秘书长潘伟昌、副会长潘维初、潘晓鸣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入祭祖仪式现场——“潘氏入闽始祖文化园”内人头攒动,无锡市潘氏代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潘氏宗亲相互寒暄问候,恭敬地点燃香火,虔诚地向潘节(源)公致敬。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午9时30分,祭典终于正式开始。礼炮的轰鸣声预示着典礼的正式开始,丰盛的祭品被整齐地放置在昭德将军潘节(源)公墓前的供桌上。香烟袅袅上升,锣鼓声声震耳,宗亲们井然有序地敬香,在热闹的鞭炮声中,祭祖活动圆满结束。

到了10时30分,主持人潘汉成宣读了“闽潘祖地根亲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主持词”。在他的主持下,江苏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分会代表:分会秘书长潘伟昌、副会长潘维初、潘晓鸣,与别的宗亲一起用手中的铁铲,带着对祖先的崇敬与祝福,缓缓将神圣之土洒向奠基碑之上。这一刻,亲情的种子在每一粒泥土中生根发芽,使得上午的核心活动圆满地落下帷幕。

潘伟昌发言2.jpg

在2024年10月11日下午,“2024闽潘懇亲大会”准时召开,江苏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分会秘书长潘伟昌受邀,专门在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闽潘宗亲、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分会,有幸应闽潘文化研究会的诚挚邀请,来到这里参加潘节(源)公1355周年祭祀恳谈会。此刻,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和欣喜!无锡潘氏研究分会由无锡、江阴、宜兴一城二县市的宗亲组成,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今天,我还代表无锡《锡山潘氏》闽潘直系支脉的宗亲,向祖居地的宗亲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说一声:我们回家了!

一、艰辛寻谱,终得祖居——一段曲折而感人的历程

回首过去,我们的《锡山潘氏宗谱》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由于文革的十年动乱,这部承载着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宗谱几乎损失殆尽。这对于我们无锡潘氏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然而,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了寻找宗谱的决心。

经过十二年的辛勤探寻,我们终于在2013年找到了一部保存完好的宗谱。这部宗谱被一位老教师精心保存下来,在动乱的十年中,他与造反派斗智斗勇,冒着巨大的风险将祖谱保存于世。当我们找到这部宗谱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然不容易。我们深感祖先的庇佑和家族的幸运,同时也对这位老教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通过这部宗谱,我们了解到了无锡《锡山潘氏》的始祖潘栻公是北宋大观三年己丑进士,徽猷阁待制。在北宋末年,他随宋高宗靖康南渡迁徙于无锡,至今已有899年的历史。宗谱中还详实记载了锡山潘氏始祖的古居地是福州长乐儒教乡集贤里。这一发现让我们倍感亲切和自豪,因为这里是我们共同的根源和故乡。

在2019年,我们参加完潘节(源)公1350年祭祀庆典活动后,直奔三溪。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泉州潘氏金福老会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顺利找到了三溪潘依权会长。在三溪宗亲的热情接待和帮助下,我们详细核对了三溪老谱,查核了年代及先祖名禄,发现与《锡山潘氏宗谱》的记实完全相符。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我们的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真实而可靠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锡山潘氏先祖潘嵩离闽地三溪去洛阳赴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次成功对接让我们倍感兴奋和自豪,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探寻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决心。

二、寻觅迁徙支脉,续写家族辉煌

在探寻祖居地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寻找离无锡的迁徙支脉。通过宗谱的记载和口耳相传的故事,我们逐渐了解到了家族迁徙的线索和支脉的分布情况。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两支脉,一支是贵州安顺克常公普定衛支,另一支是清中期孝子支奭公后裔迁徙扬州瓜州。

贵州安顺克常公支脉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支脉。在明朝洪武年间,克常公奉朱元璋皇命顶戌克善公带领全家赴贵州安顺平叛戌边。他们在当地不断建功立业,子孙延续至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山锡宗谱十一世后就无记载,失考了。这一直是我们心中的一个遗憾。但是,在2015年5月,贵州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潘于昆会长(克常公后裔)来江苏连云港参加庆典活动时,得知我们正在找寻贵州安顺克常公支脉的消息后,他即时带领宗亲一行四人来无锡惠山古镇《潘旌孝祠》认祖归宗。这一举动让我们倍感欣慰和感动。克常公支脉在贵州安顺的发展繁衍情况将由安顺宗亲详述。

另一支脉是清朝中期孝子支奭公后裔迁徙揚州瓜州。在2019年深秋,我们在江苏省潘氏研究会有关领导的帮助下,成功续接了这支脉。这一发现让我们对家族的迁徙历史和分布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深感家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虽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两支脉,但是后面还有数支脉仍无信息,有待我们继续找寻。我们相信,在家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多的迁徙支脉,续写家族的辉煌历史。

三、简解先祖在锡城盛世的古文化

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篇章。

吾锡山潘氏自始祖起至十一世代,其中九代为医,享有盛誉。我们的先祖们以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而著称于世。他们不仅为家族赢得了荣誉和地位,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我将为大家讲述三件与先祖相关的故事,供大家鉴赏。

第一件事是关于元代画家泰斗倪赞与我们六世潘仁仲祖公的友谊。倪赞是世界十大名画家之一,他的画作价值连城。然而,他的儿子曾患有一种疾病,四处求医无效。后来,经过我们六世潘仁仲祖公的精心医治,终于痊愈了。从此,倪赞与潘仁仲祖公结成了知己好友。他们常到吾祖公居地容膝斋(轩)相聚,并舞文拨墨、吟诗作赋成为密友。在吾祖公60寿辰时,倪赞还托人赠送了一幅名画《容膝斋》给潘家。这幅画上面还有倪赞的亲笔贺词,是家族中的一件珍贵文物。然而,在清中期,这幅画被索额图窃去,现仍保留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尽管如此,这段友谊和这幅名画仍然是我们家族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第二件事是关于无锡东林书院与我们锡山潘氏的渊源。东林书院是明未东林党人的集居地,至今在东林书院仍悬挂着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然而,东林书院的前身却是无锡的“二泉书院”,而“二泉书院”的前身又是“碧山吟社”的十老书院。这个十老书院是由名流秦旭创建的,而十老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就是我们锡山潘氏的第十一世祖潘绪。潘绪号玉林,年仅48岁就加入了碧山吟社,并受到了秦旭的看重。他主政一事务,相当于秘书长,同时又是名医,一切社交事务均由他担当。在九老相继去世后,《碧山吟社》第二次复社时,潘绪被举荐为社长。当时苏州名画家沈周与社长秦旭为好友,常来无锡碧山吟社相聚交流。沈周是盛名于世唐伯虎、文征明的师傳,他的画也是价值连城。他为《碧山吟社》画过一幅《十老图》,现仍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我们锡山潘氏在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我们家族与无锡文化的深厚渊源。

第三件事是关于无锡惠山古镇惠山寺旁的《竹炉山房》与我们锡山潘氏的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我们的八世祖医学教授潘克诚常去惠山寺与性海支持相聚。他请人用湘妃竹制成一只竹茶炉,用此炉一起品茶聊天,后结成好友。这只竹茶炉四季能保茶汤温暖、茶味清香,确为一件难得的煮茶好器具。因性海支持要调任苏州虎丘寺当支持,所以特将此竹茶炉赠送于吾克诚公。为此,《竹茶炉》保存于潘家60多年,后有锡城杨家喜欢就转赠于他至损毁。然而,在清中期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打卡于惠山古镇时,他了解到了竹茶炉之事,并命人仿制。他对这个仿制品爱不释手,并赐《竹炉山房》匾额,至今仍保留悬挂在惠山寺旁。而仿制品现也仍保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我们锡山潘氏在茶文化领域的独特贡献,也体现了我们家族与无锡惠山古镇的深厚情谊。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闽潘宗亲、各位朋友们!这次我们无锡潘氏文化研究分会带着宗亲们的深情厚意来到闽地祭祀先祖源节公。我们要不忘祖训、尊教重德、提高道德品行、奉行社会良知;我们要团结宗族兄弟、一起为国家为闽潘争荣添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闽潘文化研究会的盛情邀请和精心组织,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相聚一堂、共襄盛举。同时,我也要感谢所有到场的宗亲和朋友们,你们的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谢谢大家!

潘伟昌

2024年10月11日

在福建潘氏文化研究会的会议上,潘伟昌秘书长以其特有的热忱和谦逊之态,首先向各位宗亲表达了对研究会慷慨邀请的深深感激。他强调了这份邀请不仅是对潘氏家族历史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更是对家族成员之间紧密联系的一种肯定。紧接着,潘伟昌缓缓地、充满情感地,回望了先祖们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开创基业的艰辛历程。他那娓娓道来的话语,宛如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了潘氏先祖们在恶劣环境中不断奋斗、不懈追求的情景。

在这些光辉岁月的回顾中,潘伟昌将先祖的丰功伟绩一一道来,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先祖无限的崇敬和怀念。他的演讲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在座宗亲的心田,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潘氏家族所积淀的文化精髓和悠久历史。

潘伟昌的发言激发了在场每一位宗亲代表的热烈反响。许多代表纷纷站起来发言,他们表示将秉承潘氏先祖的教诲,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他们承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壮大潘氏家族,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会议不仅仅局限于一场简单的祭祀活动,它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沟通着过去与未来。它连接了每一个潘氏宗亲的心,让他们心与心相连,共同为家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在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刻,每位宗亲都被赋予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让潘氏家族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9閩潘始祖入閩1355周年祭典暨懇親大會1.jpg

10月12号,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江苏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分会秘书长潘伟昌、副会长潘维初以及潘晓鸣。今天,有幸被邀请

与世界各地宗亲一起参观了孔泉书院,共同见证了书院的壮丽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孔泉书院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其48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书院一期的工程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标志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即将焕发新生。紧接着,传统文化基地也举行了同样意义深远的剪彩揭仪式,进一步彰显了潘氏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随后,代表团成员们移步至南安炉内,对潘氏家庙进行了庄严的祭拜仪式。在这里,他们不仅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同时也汲取了家族精神的力量。

这次活动的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次家族的团聚,更是一个文化和历史交流的盛会。在活动中,来自江苏无锡市的潘氏代表们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潘氏宗亲,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使得相互之间的了解得到了显著的加深。在此之前,许多宗亲对江苏潘氏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江苏,特别是无锡的人文历史并不十分熟悉,有的甚至对无锡市宗教氏族文化的交流水平存有疑问,不知道是否存在这样的组织机构来推动这些文化传承。

然而,通过潘伟昌、潘维初、潘晓鸣等宗亲代表赴福建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工作,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无锡潘氏家族的故事向全世界演讲,让的宗亲们对江苏乃至无锡市的历史、人文以及宗教氏族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限于国内,海外宗亲也被深深吸引,他们开始对江苏,尤其是无锡市所拥有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宗教信仰以及氏族文化有了全面的理解。

此外,对于江苏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大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赞叹与乐观态度。随着对江苏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了无锡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认为这些地方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有望成为旅游新热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的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它标志着江苏潘氏家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宗亲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期待着江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文化旅游事业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图文:潘晓鸣

审核:潘明程

江苏省潘氏文化研究会无锡市分会

2024年11月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