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宜兴江阴潘氏先祖潘奎
整理/江阴潘明山
关键词:潘氏先贤
通过对我江阴市潘氏族谱的梳理,可以看到江阴,上海,宜兴三个地方的潘氏都是同出一源,而在此我们就来说说明朝中叶,江阴文林支脉一世祖潘元弟弟潘奎的生平事迹。“江阴积厚堂”潘氏宗谱上记载:奎公是庆公次子,字:用章,号:颐菴。河南陈州项城县典史,嘉靖年间其子潘恩与徐阶同科考取进士,任广西按察司佥事,后先后任南京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最后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潘奎因儿子潘恩显贵,被朝廷赠封为奉政大夫、广西按察司佥事。潘奎作古后,其子潘恩的儿女亲家首辅徐阶专门为其撰写了墓志铭,铭文中反映了先祖潘奎一生的事迹。现整理出来的墓志铭原文如下:
诰封奉政大夫广西按察司佥事颐菴潘公墓志铭
昔我先公吏侍府君,有友数人焉。其一颐菴潘公,讳奎,字用章。公为人凝静冲泊,凡世俗嗜好誇诩之事,一无所入于其心,与人处不能为委曲熟媚。始阶为诸生,尝获侍于公,于是时阶少耳,不乐近也。后五年,举进士间,一再见则稍安。公之为又后二十年以洗马寿,公于家,察见公中所自得乃大叹服,以为公殆古所谓离礼去智,与道几者,进而辄惘然自失焉。盖先公与公友,其知之深矣,公少治举子,业比长,以家累弃去,为从事邑中,久之授河南项城尉。正德间巨盗流劫周齐宋卫之郊,王师不能讨,而项城当道冲,邑且为墟,公佐其令,招亡抚存。已又甃其墉,高若干丈,广若干丈。民以不恐,尝录所系。囚有童子坐盗当死,公曰:是不幸失所从耳,立改獄辞,纵遣之。摄令商水邑豪或易公,公条其政之良。与民所不便者罢行若干事,豪大服。御史以王师夜出南顿,南顿故数被盗,民相聚自保,以为盗也,拒之。御史怒,捕击二十人,将杀以狥,公争曰:是无死法,悉得不死。公于为政,位虽卑,然数持法与大吏抗嶷。嶷不可夺,民以是颂公,而其大吏竟耻为所屈,故其官亦止于尉,呜呼!人之情不乐近公也,岂独阶少时为然耶!先,公仁厚介直,尝丞两剧邑,有功德于民,前后十五年而卒,不一调阶。于是窃慨夫:古之道果不可行于今也。公先毗陵人,元末有讳添二者始避乱徙上海;再传至麟,仕为所大使;大使生庆,娶于邑唐氏;生公,公之将诞也,唐孺人梦异人遗之袍带,人谓公:且大贵,既乃不尽。然公既老,而伯子恩,举进士,历官广西提学佥事、山东宪副;叔子忠,领应天乡荐;仲惠、季恕俱为太学生。伯能其官,而三子能文章,将相继以显,梦之祥也,其在乎是。公生天顺癸未十一月念五日,卒嘉靖乙巳五月念六日,享年八十有三。原配赵氏无出;继钱氏,以宪副贵赠宜人;凡生四男三女。钱宜人先公而卒,其葬在陈泾之原。岁己酉夏四月初十日,奉厝公柩启宜人之窆而大封焉。公既与先公友,而阶与宪副又举进士同年,恕来卒业国子阶实为祭酒,乃按学宪龙江唐先生状为铭。铭曰:
好以俗移 位是以卑 行与众违 颂是以归 卑我者人 不卑者吾 反而得我 其又曷图 卑我则往 不卑实存 矧其有子 有婿有孙 维我维人 得孰少多 刻石幽墟 训用不磨** **赐进士及第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前吏部左侍郎掌翰林院事 经筵日讲官 年眷侄 徐阶撰
资料整理江阴市潘明山
注释:后世潘奎墓地的变迁情况**,**
参考上海市乡土志:
日晖港清真公墓,咸丰十一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热心公益事业的上海穆斯林集资在日晖港陆续购地70余亩,建立日晖港清真公墓。墓地由上海清真董事会管理,墓区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编号,为上海最大的穆斯林公墓。
面 积
70余亩
孝字地 同治三年(1864年)建成,墓区2.345亩。光绪五年(1879年4月13日),全国著名武术家、山东马永贞被人暗害,遗体安葬该处。1964年,市政建设需要征用该地,坟墓迁到保安公墓。
悌字地 俗称“茶馆背后地”,因巷口有茶馆而得名。同治八年置地1.854亩;光绪四年,置地1.55亩;民国29年(1940年),上海回教堂理事会又置地0.331亩,建国后土改时测定悌字地面积为4.735亩。1960年,建造卢湾体育场被征用,坟墓迁葬吉安公墓。
忠字地 俗称“老坟地”。从光绪八年至光绪三十二年,先后6次共置地10.774亩,建成忠字墓区。此后又陆续购置土地,扩建墓区。民国33年,该墓区共有土地23.19亩。为日晖港清真公墓中最大的墓区。上海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哈少夫、马长生、金子云、石子藩,爱国民主人士、复旦大学教授马宗融均安葬该墓区。尹神武烈士因刺杀袁世凯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后因叛徒出卖被捕,于民国7年惨遭杀害,也安葬于此。1960年,建造卢湾体育场被征用,坟墓迁葬吉安公墓。
信字地 俗称“老十块地”。光绪二十一年,置地5亩建成墓区。其中有印度尼西亚婆罗洲旅沪侨商的坟墓,现存石碑1方,保存于上海回民公墓。
礼字地 俗称“石人石马地”。因墓区西南有明代布政司潘允端的墓地,墓道两旁,树立石人石马,故名。光绪三十三年置地3.198亩建成墓区。京剧著名坤角琴秋芳安葬于此。1960年,因市政建设需要被征用,遗址现为上海篷垫厂。
义字地 光绪二十四年置地6.899亩建成墓区,供贫寒穆斯林廉价或无偿安葬亡人。该地与廉字地毗邻,墓区之间有小巷,巷口有上海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马乙棠书“清真墓地”题词。
廉字地 墓区占地5.367亩。亦是供贫寒穆斯林安葬亡人。1964年,因市政建设需要被征用,坟墓迁至保安公墓。遗址现为上海第三机床厂厂址。
耻字地 俗称“新地”,“十九块地”。民国16年(1927年)、民国18年两年分4次置地8.128亩建成墓区。1964年,因市政建设需要被征用,现为上海市第六十四中学、行知艺术师范学校校址。
日晖港清真公墓除上述“八字编号”的墓区外,还有一些未编号的墓区。如:(1)“七家坟”,系七姓穆斯林于民国6年购置2.782亩土地建成,供七家穆斯林丧葬之用。(2)浜南特别墓地,上海清真董事会于民国6年,购地3.005亩菜田建成墓区,因未列入“八字编号”,故称“特别墓地”。(3)鸡鸭菜馆业穆斯林置地3.02亩,建成“鸡鸭地”墓区。(4)安徽太和县旅沪穆斯林置地1.38亩,建成的“太和县新地”墓区。(5)茶陵路175号墓区,即沪南区八图阎字吁13号6丘1.363亩等。
日晖港清真公墓之间有一条小路,路名清真路。如今,日晖港清真公墓由于市政建设需要,已经迁葬他处。但是,清真路依旧保存。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