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家风赋
暨祭潘武侯姬氏讳荀公文
序
始祖讳荀,毕公幼子。名唤季孙,爵授侯封。生于贵胄之家,竟以军功立身。及辅周公戡定“管蔡”之乱,受封武侯,食邑潘地,藩篱成周,是为“一世”。后守成皋之险,拱京畿,东拒齐鲁之兵;峙崤关之雄,固镐京,西屏孟津之野。据虎牢之地,北御燕赵之铁骑;扼汜水之滨,南防吴楚之有变。始祖娶二妻生五子,武备泽披四海,勋名功垂社稷,为后世子孙之懿范。
忆往昔,冶铁铸鼎,潘麟公礼乐安九州;帝师楚嗣,潘崇公中南称魁首。
义胆忠信,潘父公杀身辅弱晋;知兵善谋,潘尪公父子占鳌头。
治政宽宏,潘乾公恤孤养老,修仁行义;孝义超迈,潘综公为父争死,千古不朽。
文章传世,潘勖公特赐身加,风骨万年;刀劈武圣,潘璋公威震华夏,勇冠神州。
魏书总撰,潘徽公经世属文,银钩铁画;辞赋江山,潘安公桃花阅世,绝代风流。
九郡太守,潘满公裁松插草,桑荫披故地;学究天下,潘尼公培土焚香,经卷压重楼。
三辞相位,师正公轻名薄利,开宗立派;国公驸马,正夫公德重流光,跻身贵胄。
元戎辅宋,潘美公义覆柴门,身后享太庙;四朝元老,状元公入阁拜相,位尊清流。
宰辅升堂,承佑公除弊革新,苍生实惠;总理北洋,潘馥公操业全能,誉载千秋。
束水冲沙,子良公李冰在世,治黄国手;赤焰特工,汉年公高光沪上,智碾敌酋。
看今朝,有志男儿,冠缨雾列,车载斗盛;巾帼芝兰,玉儿妙圆,不能胜数。此潘家之儿女,美誉流布于天下也。诗云:文成风云动,武安旌旗摇。云飞德光显,水润百花娇。适逢联合国秘书长基文宗长回乡祭祖,乃作祭文曰:
祖惠三万里,游子忽归来;焚香祭祖恩,祀吾大宗脉。
血根居朝堂,子孙遍湖海;源出周本纪,望从荥阳开。
武乃吾家风,守土定管蔡;功推武惠府,绩著司空台。
名高传吴将,位列治阿宰;箭穿七札书,立定五溪寨。
文章渐滋长,经论案常在;典籍淹咸通,赋成传远岱。
耕读足养家,务本揣襟怀。祖德高太华,雄耸降英才。
文迄尚飨!
跋
感小族骨血纯粹,叹大姓源流繁杂。遥想我潘氏,源流七而姓归一,曰:帝舜封子他,潘麟铸九鼎,此姚姓潘氏也。荀公兴于汜水,此姬姓潘氏也。潘崇立于楚堂,此芈姓潘氏也。风闻鲜卑来投,此破多罗氏潘姓也。望气台湾归化,此阿穆族、高山族潘姓也。今潘姓人口皇皇逾八百万,全国排名前三十六位,俨然央央大族也。为跋。
备注:作者原名潘成稷,安徽怀远县人,季孙公一百零六世孙。
文中涉及潘氏历代名人如下:
潘麟,舜帝后裔,佐大禹治水,主持铸九鼎、立于国中九州。
潘崇,春秋时期楚国名臣,楚国太子商臣(楚穆王)傅。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
潘党:春秋时期楚军事家、外交家潘尫【wāng】之子,楚大夫,右广将军,有力善射,与养由基齐名。
潘乾,东汉人,字符卓。灵帝光和(180年)间曾为溧阳长。恤孤养老,重义轻利,教民习儒学射,治政宽宏。
潘勖、元茂。初名芝,后改勖。东汉河南中牟人,献帝时任尚书郎、迁右丞。尝在二千石曹任职,才敏兼通,熟习归事,敕命并领本职,屡加特赐。建安二十年迁东海相,留拜尚书左丞。
潘璋(?-234年),“江表之虎臣”,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潘濬(?-239年),字承明,武陵汉寿人,汉末三国时代东吴重臣,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官至太常,与东吴后期左丞相陆凯齐名。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人, 安平太守潘瑾的孙子, 琅邪内史潘芘的儿子。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怀旧赋》等;
潘尼(约250年-311年),字正叔,荥阳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人。西晋文学家,曹魏平原太守潘满的儿子,文学家潘岳的堂侄。
潘综,南北朝时南朝宋代人,出生于吴兴乌程,因以死救父、“为父争死”出名,事迹载于《宋书.孝义传》。
潘徽,隋文学家。字伯彦,吴郡(今苏州)人。性聪敏,少受《礼》于郑灼、受《诗》于施公、受《书》于张冲,讲《庄》、《老》于张讥,并通大义、精三史、善属文、能持论。仕南陈为客馆令。
潘炎,唐德宗时为翰林学士,后任侍郎、尚书,恩渥极其异。
潘佑(?—975年前不久),本幽州人,徙居金陵。南唐时累官虞部员外郎、内史舍人。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对李觏、王安石变法影响至深。
潘承祐(?-962年),字乾休。闽地(今属福建)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殷国)、南唐宰相、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北宋开国名将。封韩国公、太师、同平章事。逝,赠中书令,谥武惠配飨太宗庙庭。宋真宗时追封为郑王。明洪武 二十一年(1388)从祀于帝王庙。
潘仝:字会道,汉族,宋朝人,祖籍河南荥阳。历任广州观察推官(三品)、升秘书阁学士(一品)。
潘良贵:(1094—1150)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宋代官吏、学者。
潘宗亮:宋代官吏,仕至太常卿,进士。迁居杭州(今属浙江)。
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
潘自中: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正夫(?-1153年),溧阳人,北宋、南宋大臣,宋哲宗的驸马,尚懿宗长公主。历事四朝,官至少傅,封和国公,加赠太傅。
潘柽,字德久,号转庵,南宋前期永嘉县人。潘柽的父辈有潘文饶、文孝、文礼等人俱以进士登科,相继出仕。潘柽的父亲潘文虎是北宋末年武状元,受父亲荫恩入仕。南宋永嘉“四灵”诗派开创者。
潘任:字肩宏,汉族,潘仝之孙。宋景炎元年从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受封扶驾征讨大将军;宋祥兴元年赵昺帝晋升其为兵部尚书。宋亡后绝食而终,明太祖朱元璋颁谥“忠节”。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中期官员、水利学家。
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振承:福建龙海市白礁村人,广州十三行首商,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浙江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
潘泽:字惠昔,清代山东省东昌府冠县(今山东冠县)人,其祖先自山西洪洞迁来至此。
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
潘世恩(1770年1月27日——1854年),字槐堂,号芝轩,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历任内阁学士、尚书、左都御使。道光时,擢军机大臣。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加太傅。
潘霨(1816年-1894年),字赓糺,号燕山,更字 伟如,号韡园、心岸居士等。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中国清代湖北、江西、贵州巡抚,医家、养生学家。
潘清,雍正四年间与翁岩、钱坚创立清帮,史称青帮,为青帮三祖之一。
潘有贞(1811年9月-1876年3月),字公坚。镇阳关守备潘文昭(字止戈,以武举人入仕)长孙。潘自省(1795年端午-1865年10月。字郡睿,号德玉堂主,户部主事)长子。道光间,举人赐同进士第。初,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泗州县令、临淮县令、凤阳府学政,凤阳知府,以六安道台致仕。有《观鼎集》(三卷)传世,文革间佚失。当代学者潘成稷(笔名:苍山牧云)五世祖。
潘馥(1883—1936),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人,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幼年熟读经书,并考取了清末的举人,被誉为江北才子。民国建立后曾任全国水利局副总裁、财政部次长、全国河道督办、财政部总长、交通部总长、总理。
潘汉年(1906年] -1977年),江苏宜兴人,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等职。
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