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潘氏宗谱序
作者:潘成稷
序
俚语有云:“家和兴万事”。儒家常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家不和者,无以亲其族;族不亲者,无以治其国。修谱增誌,唯贤达智士不能至;建庙兴祠,非孝子贤孙弗能为。此则,上可睹庙堂神器,不负家国情怀,弘扬士林之精神;下可化乱法之人,不负务本传家,和睦邻里之素望。值《皖北潘氏宗谱》成书付梓之际,秉笔为序,以增吾家之美。是序。
人有名讳,姓有氏系;家有宗支,族有谱牒。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也。族修其谱,若国撰其史,追本溯源,慎终追远耳。吾皖北潘氏一族,上溯自周文王(姬昌)第十六子毕公高。毕公高诸子中得姓者,五人(长曰庞、次曰冯、三曰毕、四曰令狐、五曰季孙),季孙公为其幼子。《元和姓纂》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尚书·毕命》亦载:“康王命毕公,以成周之众保厘东郊。毕公幼子季孙(季荀)受封于荥阳,守卫成周东门户。自此得姓潘。”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有诗赞,曰:“威仪奕奕, 德音秩秩, 无忝厥考 ,王命宠锡。执圭受土, 屏藩周室, 靖安尔位, 修明典则。姬旦禽父 ,姜尚吕伋, 内公外侯 ,左辅右弼。毕公无老, 保嫠洛邑, 惟公受采, 其事不忒。大启尔宇, 永思无极, 因地为姓, 义同申伯。”
吾皖北潘氏系出姬姓,乃季孙公之苗裔也。其后裔迁徙诸地,流布天下。元末有四支迁入皖北。因代深年远,世系难考,或有泯灭不可察查者。至明初洪武(朱元璋)始,四支谱系清明若镜,一目了然,非本邑他姓所能及。后支繁宅狭,分居各地,迄今六百余年,传二十余代,俨然望族者也。
一支谱系记载:元末,世居济宁府潘省公生四子,因兵乱失散江湖间,仅存第四子,名讳亦失记。四公子后生二子,次子从释成佛。长子讳“信”,于明洪武龙兴间由临沂南迁本邑,编居城一图四甲坊长,今以信公为始迁祖。明末清初建祠,堂号“务本堂”。其联曰:“荥阳望郡,诗教传家”“务本绵世泽,独木振家声”。世系延续二十五世余。考证二支系,云:始迁祖明洪武三年,由浙江湖州乌程县(现为吴兴区)寿星桥北潘家老宅迁入。后徙十里铺(现东庙社区),分支再迁淮南、淮北、蚌埠、凤阳等地。世系延续至今二十三世余。
三支祠堂及碑文记载:远祖兄弟四人世居河南荥阳,明初长兄百川公迁宿州东篱沟南谷堆眼,后分支迁蕲县镇、芦岭镇等地,世系延续至今二十五世余。二弟百春公迁灵璧县北关,三弟百江公迁徐州市东南陆湾大庙。四弟百海公仍居荥阳守旧业。四支先祖宋代从山西迁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市),明初由海州迁徐州铜山县潘楼村,清初又迁宿县上房村,世系延续至今。
太平修史,盛世修谱。皖北潘氏四支始祖明初迁入本邑,中期修有家谱,因年代久远、战争水患频仍,谱多遗失。清道光年间曾有增补,或亦不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皖北潘氏再兴修谱,居住境内各地潘氏以家族、宗支世系(字辈)延续实情自行修订,集结成册。二零二零年,皖北潘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会长潘成龙、副会长潘少田、潘成军(宿州祁县镇)、潘成军(怀远县东庙社区)及编谱组织中长贤厚德者聚议联宗合谱,主要以明初各支始迁祖为主线,以各家族、各支系家谱、族谱现存资料为依据,以编谱规则、格式、内容为指导,合世系、联辈字,统一编撰此部《皖北潘氏宗谱》(共四卷)。
盖,追祖风者,乃存仁孝之心也。重亲情者,实为慈爱之本欤。四支先祖后裔久居江淮间,骨血绵延,留布百里;坟茔相枕,亲亲守望。枝分百支,叶著千树,迄今约五万余人。相传,四支先祖源流由山西红桐县老鸹巷(树)“务本堂”(一说山东老鸹巷“务本堂”)迁出,详情无可考证。洪武三年,立独木祠于本邑,遵宗脉、凝聚血缘;延香火,亲亲友爱。承袭堂号曰:“务本堂”。四支衍后嗣、奉宗祀、继承祧,开枝散叶,克绍箕裘,祖业始大。一九九二年合谱入皖,以致有今日之盛,子孙之繁。
非读书不能贵家,非勤劳不能致富。本源注于先远,支派繁于后世,建宗庙以祭祀也。“务本”者,传家之道,君子操守也。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此耕读人家之箴言也。至潘信公居本邑始,吾家人文迭起,秀士频兴,进举生员,功名比比,遂改潘家巷前横街为“升平街”(取“仰寻先烈,思致升平”之意),事迹见诸于榴乡之总谱分系云云。然怀远地处涡淮之要冲,地理南北无二,战乱频仍,水患屡兴。尤其是“文革”中总谱焚毁,支谱无几,斯诚我族抱恨者。
殆之当下,国富民殷,否极泰来。族中长贤厚德者乃聚议重修宗谱事,以期厘清世系,安顿子孙。然能知高、远名讳配字者,鲜矣!能知曾、祖名讳字号者犹寡焉。何也?无宗谱之咎过欤。然则,若不起而修之、索而补之,庶几湮灭时空之长河,后世复寻觅先人之旧踪,固不可复得也。连同今日之所有,岂不一并遗忘哉?是故,宗族之内推举族贤宗长潘绍忠、少田、成奎、成龙、成林、成祥等统领其事,令能者操刀,学者捉笔。并由绍忠、成林等走村入户,遍访族中之遗老者,逐家勘问,打捞明珠、增补遗漏,斟酌体例,积篇成册,为后世法则。借今溯古,汲陈酿而得佳饮,以哺育后嗣,滋养儿孙。数年之间,宗族之学者,无不以潘氏文化研究为志业,溯源明清、远绍宋元、遥追汉唐,以期造福三番、泽披后世。其中,以成林兄伉俪为典范,夫唱妻随,厥功颇多。余受族人嘱托,补跋为文,以证其事。
辛丑年秋 撰于成都牧云轩
备注1:“讳”者,特指遗失姓名及相关信息者。
备注2:有音同字异或遗漏者,也在原稿上修改,请订正。
备注3:上述资料补充依据潘复尧、潘复初、潘复国、潘绍清、潘绍华等提供资料及口述历史中补充恢复;
关于修改家谱拟题的建议
一、名字后+小名、字、号,别称等;
二、有职务者+职务爵位或职业职位;
三、讳名曰“公”,失后嗣者不得称“公”;
四、因私废公,作奸犯科被依法处死者,不得入谱牒。
五、尊重历史,理而不清者,以维持现状为原则,暂不考虑强行并谱系,待条件成熟时再议(譬如:或者添补资料的给出有力证据)。
务本堂潘信公后裔包集镇(潘圩村)谱系
谨列荆山“务本堂”潘信公一脉,班辈于下,望我族中循班就辈,永传勿乱:一世祖高信、二世祖致胤、三世祖踵圣、四世祖武瑢、五世祖前暟、七世祖贤歧、八世祖士範、九世祖延纯、十世祖云瑞、十一世祖之修、十二世祖学(谨)。“学”为潘信公之下十二世。学(秉)谨以下:
十二氏
潘学谨公,字谦之。妻钱氏,生一男两女,长子文昭,长女文婕适古城赵家,次女不详。
十三世
潘文昭公(谦之子),字止戈,武举人,镇阳关守备(战殁)。妻颜氏,生一子一女。子自省,女郡娴。
十四世
潘自省公(1795年端午-1865年10月),字郡睿,止戈子。号德玉堂主。妻颜氏,生两子一女。长子有贞,次子有节。长女有懿适孔家。公因荫封入仕途,曾任凤台县令、户部主事,迁安庆道员,辞而不就,始创德玉堂。曾有《得鱼闲草》集、《皖西杂记》行世,后散失。
十五世
潘有贞(1811年9月-1876年3月),字公坚。潘郡睿长子,妻孟氏、孔氏,共生两男三女、长子明智,次子明慧,二女适怀远叶氏,长女、三女不详。道光间,举人赐同进士第。初,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泗州县令、临淮县令、凤阳府学政,凤阳知府(官印如下),以六安道台致仕。有《观鼎集》(三卷)传世,文革间佚失。
潘有节公(郡睿次子),字公度,廪生。妻王氏,生两男二女。长子明进,次子明升,长女早夭,次女不详。
十六世
潘明智公(公坚长子),字无知,秀才,私塾先生。妻刘氏,生两子。长子克银,次子克美。
潘明慧公(1859年2月-1901年7月),字无相,公坚次子,以临淮丞,迁山阳令,以盐道道员致仕。妻孔氏,大杨氏(无子)、小杨氏、生一男两女。长子克仁,长女克娉适临淮周氏,次女克婷适怀远孙氏。
潘明进公(公度长子),字退之,拳师。妻赵氏,生二男两女。长子克才,次子克智,长女克玟适庙胡张荒地张家,两女克璋适包集孙家。
潘明升公(公度次子),字扶摇。妻赵氏,生一男两女。长子克礼,女(不详)。
十七世
潘克银公(无知长子,失嗣)
潘克美公(无知次子),妻张氏,生长子复银,次子复玉。
潘克仁公(1875年4月-1934年5月),字忠恕,无相子。妻易圩后崔崔氏、曾氏,共生九子二女。长子复榜,次子复棰,三子复相,四子复仿,五子复献,六字复瑞,七子复祥,八子复诏,九子复玺。长女适怀远喻家,次女适怀远曹营(嫁前,夭逝,无嗣)。
潘克礼公(扶摇子),字怀周,阴阳先生,妻吕氏,生一子复堂。
潘克才公(退之长子),妻杨氏生两子两女,长子复尧,次子复初。长女适火庙王家,二女适本村李家。
潘克智公(退之次子),妻讳,生二女,长女夭折,次女慈心,嫁古城梅胡梅家。
十八世
复堂公(克礼子),妻曹氏,生两子。长子绍春,次子绍法。
复榜公(克仁长子),名艺人。妻讳,生二子一女,长子绍昌,次子绍忠,长女适庙湖西张家。
复棰公(克仁次子),妻讳,生二女,长女不详。次女,适古城石羊岗赵家。
复相公(克仁三子),无嗣,略。
复仿公(克仁四子),妻周氏,生三子,长子绍全(乳名:东山),次子西山,三子山高。
复献公(1902年8月-1952年8月),克仁五子,妻沛县王氏(原山东黄河北人氏,隶属兰陵县,曾名苍山),生三子。长子绍华(乳名:绕山)、次子绍河(乳名:绕河),第三子绍同(乳名:山河)。玉德堂于1950年秋息业,埋玉石33.9斤及汉砖8对16块,于故居天井西南角。
复瑞公(克仁六子),无嗣,略。
复祥公(克仁七子),无嗣,赌场受人算计,巨亏,不忍累家,乃自剁其五指方罢,暂得脱。后手指感染,脓肿手臂,以败血症,病殁。死时甚凄凉。
复昭公(克仁八子),抗日期间,战死。
复玺公(克仁九子),失踪(下落不明)。
复银公(克美长子),妻易圩前崔崔氏,生二子两女,长子潘绍兴,次子绍顺。
复玉公(克美次子),抗日烈士,妻豆腐店崔氏,生子绍清。
复尧公(克才长子),无后嗣。
复初公(克才次子),生子绍才。
十九世
绍春公(复堂子),生六子二女。
绍昌公(复榜长子,乳名小昌),无嗣。
绍忠公(复榜次子,乳名小学),无嗣。
绍全公(复仿长子,乳名东山),娶吕氏,生二子二女。
西山公(复仿次子),早夭,无嗣。
山高公(复仿三长子),早夭,无嗣。
绍清公(复玉子),娶周氏。生四子三女。
绍顺公(复银次子),生二女一子。
绍华公(1938年6月-),复献公长子,逐妻无子,玉德堂已废。
绍河公(复献次子,乳名饶河),早夭。
绍同公(1946年8月15日)绍同公(复献第三子,乳名山河),妻博陵郡(高庄观塘*张姚村)崔氏(海华),生二子一女,长子成稷。次子成春,长女潘情(承英)初适蚌埠许氏,后适常州顾氏。
绍才公(复初独子),生二子二女。
二十世
成喜(绍春长子)
成雪(绍春次子)
成鲁(绍春三子)
成行(绍全长子)
成保(绍清长子)
成库(绍清次子)
成进(绍清三子)
成勋(绍全次子)
成文(绍清四子)
成稷(绍同长子,乳名稻行。字恩泽,号九州。笔名苍山牧云,人称“赋骨”),妻成都王惠,育一子一女。长女娜唯,适成都张氏(翰林)。长子潘枫(过继)。
成春(绍同次子,乳名米行),妻包集宋氏,生一儿一女。子潘赋。女潘韵(字子音),适合肥胡氏。
成安(绍顺子,乳名小豹)
成飞(绍才长子,乳名韩非)
成洋(绍才次子,乳名飞翔)
二十一世
……
潘枫(成稷长子,字子颂),妻陈集人廖玉霞,生一儿一女,子苏杰(字延杰),女舒苒(字延香)。
潘赋(成春子,字子兴),妻严香粉,生两子。长子延郡,次子延续。
……
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