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

  明朝不知是哪位先生写了一本《杨家府演义》,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却把潘仁美写成了大奸大佞。在这本书里,潘仁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心胸狭窄,陷害忠良,最终被宋太宗赵光义送上断头台。自引之后,杨家将的故事便在民间广泛流传,说唱、戏曲等纷纷以此为蓝本加以改变创作,把潘仁美越写越坏,甚至在北宋京城开封还敷衍出潘杨二湖,一清一浊,仿佛这段历史已经铁板钉钉,无可置疑了。

  每当我看到有关杨家将的故事,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以及近年来某些电视剧,心中不由得酸楚倍生,因为潘仁美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名将被糟蹋成如此模样,实在是千古奇冤,让我们来看一看真实的潘仁美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

  《宋史?潘美传》所记载的潘美,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此人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他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太祖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劝袁彦顺天从命,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称他为孤胆英雄。此后的数十年中,潘美作为一门将领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的基业立下了非常人可比的战功。他先随太祖征讨淮南叛将李重进,淮南平定以后,单师挥戈前往湖南,讨平湖南叛将汪端,接着继续南下,攻克南汉的北部屏障郴州,继而荡平南汉二十万大军,擒南汉主刘鋹送京师。太祖开宝七年(947年),朝廷决定平定江南李煜,潘美与曹彬分率大军进次秦淮,经数日短兵接战,为曹彬主力杀开一条血路,一鼓破金陵,李煜又成了曹、潘大军的俘虏。潘美还朝奏捷,席不睱暖,又披挂为帅,北征北汉刘氏,刘继元借契丹重兵,才赖以暂保疆土。太宗即位的第四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潘美以北路都招讨之职攻打北汉,刘继元大败,北汉亦归宋朝所有。为了安定河东,太宗命潘美留镇太原,他是北宋第一任太原知府。不久北征契丹,节节胜利,以功封代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大举北征,欲收后晋石氏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潘美与曹彬、崔彦进分帅三路大军向北挺进。当潘美一路摧枯拉朽,连下寰、朔、云三州之际,遭遇了契丹重兵,由于指挥失当,加上护军王侁坚持错误的战术,致使杨业战死于陈家谷口,宋军由此受挫,使太宗北征的计划宣告失败。太宗对于此败十分恼怒,将潘美降官三等,以省其愆。第二年,命他出知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不久,改知太原府。潘美戎马一生,晚年因失足而使北征大败于垂成,心中怏怏,一年多以后,便病死于太原,终年六十七岁。

  《杨家府演义》的作者对宋史知之甚少,他不仅把一代名将写成权奸,且让这位“权奸”死于忠臣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可谓大谬。《宋史?太宗纪》载,潘美于淳化二年(991年)六月死于太原,而寇准任开封府尹,则在咸平五年(1002年),此说有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为证。

  我写此文并不想抹杀杨业一门的耿耿忠烈,只是想为人们说明一下:潘仁美并不是《杨家府演义》中那副嘴脸,他的功劳比杨业要大得多,他的名字也因此彪炳史册。


湖北广水潘成忠录自2000年10月12日《郑州晚报》第十一版/李之亮文/广西防城港潘可权提供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