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探源

                       潘氏探源


  湖北广水潘成忠   


IMG_20210721_100611.jpg



 姓氏专家介绍说,潘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各种姓氏书籍和有关史料

,潘姓起源有着不同的记载。


         一是,姚姓潘氏,源于舜帝。舜帝是远古时代的原始部落首领,在延庆东北部建立了潘都,其臣民都以潘为氏,因为舜帝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所以此支潘氏称为“姚姓潘氏”。


         二是,姬姓潘氏,《元和姓纂》、《广韵》、《姓谱》等姓氏典籍均记载:“周文王后毕公子季孙,食邑于潘,子孙以邑名为氏”,或曰:“周文王子曰毕公高,毕公高子曰季孙,封于潘,因氏焉。”周文王姓姬,所以此支潘氏称为姬姓潘氏。


         三是,芈姓潘氏,宋人郑樵撰写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潘氏出自楚国潘崇,以字为氏,芈姓,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此支潘氏称为芈姓潘氏。


         四是,破多罗改姓潘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破多罗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潘氏。”


         五是,皇帝赐姓潘氏。如:清朝康熙末年,岸里大社(今台中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延,被赐姓潘。光绪时,高山族排湾人归顺清朝,也被赐姓潘。后来,这两支高山族人都以潘为姓。


        下面就上述潘氏的五种渊源分别进行讨论。


       先来说说姚姓潘氏。


        有姓氏专家说,舜帝建都,古城大约在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来舜部落南迁于山西永济,潘地也移到今陕西兴平北,接近古毕国之地。在商朝时,舜的后裔在潘地建立了潘子国,直到商朝末被周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姚姓潘国,势弱国小,不见于经传,姚姓潘人事实上已湮没于姬姓潘氏人之中。在介绍潘氏渊源时,姓氏专家对其他四种情况都能引经据典介绍出处,而对姚姓潘氏说却没有引经据典介绍出处,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姓氏专家实在是考无实据吧,也可能是道听途说吧。既然不见于经传,因此其可信度就不言自明了。


        再来说说芈姓潘氏。


        说到芈姓潘氏,不得不多说几句,因为郑樵撰写的《通志· 氏族略》关于芈姓潘氏的记载确实存在问题。


       现在再回过头来认真地读一读宋人郑樵撰写的《通志· 氏族略》,不难发现郑樵本人对潘崇的来龙去脉,是一知半解,不甚明白,比如:他在前面说了“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之后,接着又说“潘崇之先,未详其始”。从这句话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郑樵对潘氏起于何时,以谁的字为氏,根本没有搞清楚。前面的话说得非常肯定,而后面的话却又说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未详其始”四个字只能说明郑樵对潘崇的先祖究竟是谁、如何传承,是根本不知道的。也就是说郑樵对潘崇的来龙去脉完全不了解。既然“潘崇之先,未详其始”,又怎么能说潘崇之潘属芈姓潘氏呢?潘崇姓芈是郑樵的一种误判。郑樵在后面还说到“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一个“恐”字又是一种不确定的说法,郑樵的话让人无所适从。这进一步说明郑樵在撰写《通志·氏族略》时,没有充分占有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材料,尽是一些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东西。因此郑樵所提供的芈姓潘氏信息不真实、不可靠,不能令人信服。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还说“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郑樵用一个“谬”字彻底否定了“潘氏源于毕公高之子季孙”姬姓,这显然是郑樵毫无根据的自我判断。


        现在我们来看看潘岳的《家风诗》:“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凡是有点古文字功底的人,不难看出潘岳的《家风诗》通篇没有具体写自己的家世如何,而是着重写自己的家教家训,潘岳的《家风》诗根本没有说到郑樵所谓“自可见”的问题。郑樵所说的“潘岳《家风诗》自可见”,纯属子虚乌有。


        湖北是楚国的所在地,按照郑樵的说法,在湖北应该能找到潘崇的后裔,也应该能找到芈姓《潘氏族谱》,但事实并非如此。


        改革开放后,湖北潘氏编修了《湖北潘氏总谱》,应该说湖北的修谱活动,为我们寻找以潘崇为始祖的芈姓《潘氏族谱》提供了很好机遇,可是全省各支潘氏族群送交编委会的《潘氏族谱》资料,都是以季孙公为始祖的姬姓《潘氏族谱》资料,而没有发现一份以潘崇为始祖的芈姓《潘氏族谱》资料。这说明在湖北只有以季孙公为始祖的姬姓潘氏后裔,而根本没有以潘崇为始祖的芈姓潘氏后裔。也就是说在湖北根本没有所谓的芈姓潘氏。


        我为了研究潘氏,走访了除青海和西藏之外其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拜访了各地潘氏宗亲,收集了一百多部《潘氏族谱》,这一百多部《潘氏族谱》无一例外地都记载潘崇为季孙公之后裔,


        接着说说改姓潘氏和赐姓潘氏的问题。


        当然潘姓中也包括北魏改姓潘氏的“破多罗氏”,也包括清朝皇帝赐姓潘氏的高山族人氏。“破多罗氏”改姓潘、与皇帝赐姓潘,不能称为潘氏之源,因为潘氏在此之前早已受姓,破多罗氏和高山族人氏的到来,只能算是加入我们潘氏队伍,标志着我们潘氏家族添人进口而已。


        最后说说《潘氏族谱》 对潘氏源头的记载。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我为了研究潘氏,走访了除青海和西藏之外其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拜访了各地潘氏宗亲,收集了一百多部《潘氏族谱》,根本没有收集到所谓的姚姓《潘氏族谱》和芈姓《潘氏族谱》。而收集到的这一百多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分支的《潘氏族谱》无一例外地均记载“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以为姓,封荥阳侯,因以为郡。”在走访中,我还发现各地潘氏老旧族谱的扉页上和各地潘氏祠堂或祖屋的牌匾上都分别题写着:“荥阳潘氏”、“源于荥阳”、“荥阳世泽”、“荥阳世家”、“荥阳衍派”、“荥阳脉派”、“荥阳堂”、“望出荥阳”“根在荥阳”等字样。根本看不到“楚国公族,芈姓潘氏”等字样。这些题词进一步证明潘氏源于荥阳,始祖为毕公之子季孙公。就连蒙元时期就迁往韩国的潘氏在其《潘氏族谱》中抄录的《旧谱序(光州伯派)》说:“吾姓之出自邃古者,亦有文字之表表者,尝按《韵府》《群玉编》曰:“潘姓氏,羽音,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以为姓,《字汇》亦有是文。”韩国《潘氏族谱》引经据典指出潘氏始祖为毕公之子季孙公。

        综上所述,可以因势利导得出一个结论:潘氏源于荥阳,全国乃至全世界潘氏子孙都尊季孙公为潘氏始祖。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