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陵在洽川北陶渠村?



      近在研究潘氏族谱资料中发现周文王墓方位图,显示北有方山,南有渭水,墓呈东西走向。而在洽川风景区北面韩城市陶渠村附近发现两周及春秧战国时期大型墓葬,单个墓亦呈东西方向,在出土文物中,出现”京”字。该墓葬群北方有方山县,南面为渭河华阴市段。据《元和郡县志》载:方山县以城在方山之下,故名。因此,极可能周文王墓就在此地附近或其中之一。有关资料如下:

        一、文王陵墓方位图122b95492ef5b5accc546f0ecce2404f.jpg

      二、陶渠遗址有关情况

      陶渠遗址位于合阳县洽川北面,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跨芝水河南北两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

        2020年5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陶渠遗址两周时期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


bce51a3cca5d7b0f019da8378b667cc0.jpg

陶渠遗址Ⅰ象限发掘区远景


        陶渠大中型墓葬区有“甲”字形大墓8座,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墓葬均为东西向,墓道在东侧,M28、M17、M31、M26的南侧发现有长方形车马坑K1—K4。Ⅳ象限西赵庄芝水河南岸墓葬区发现小型墓葬4座。

1b77cc14b229fccbea881b065a58368b.jpg


陶渠遗址2020-2022年Ⅰ象限发掘平面图


       在发掘完成的七座“甲”字形大墓以及车马坑K1的填土均中发现有板瓦、筒瓦、陶器残片等,M26、M28、M29、K1等填土中还发现有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废料等,说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区域或是高等级居址区、制骨作坊等

         已发掘“甲”字形大墓7座,M16为其中规模最大者,全长36.6米,墓道长28.5、宽3.8-4米,墓室长8.1、宽6米,深约9米。M31全长32.7米,墓道长25.3、宽3.6-3.8米,墓室长7.4、宽6.1米,深8.8米。“甲”字形墓葬均被盗严重,四周有活土二层台,除M16外,其余六座大墓均发现有1-3个数量不等的殉人,较为特殊的是M29东北侧殉人为“俯身葬”;M16采集有“玉覆面”残片。

       “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马车有两马、驷马之分,根据墓葬规模略有等差,M16、M31随葬7辆车,M17墓道埋葬6辆车,M1、M26、M28、M29墓道埋葬5辆车,车辆在墓道内依次排列,个别车舆内有放置器物的现象,如M28墓道一号车舆内出土铜鼎、铜甗,M16墓道一号车车舆内出土2件铜戈,均有铭文“京”字,M16墓道三号车车舆内出土3件铜铃和1件铜小罐。







8e4eb46f3108f12f1ef8b5f4dd083ca1.jpg



陶渠M16“京”铭文铜戈


         中型墓均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位于“甲”字形墓的东西两侧,共发掘五座。中型墓墓室长4.5-5.5米、宽3-4米,墓室四周有活土二层台。陶渠M20、M23、M32、M33有1-2具殉人,多分布于西、北两侧的二层台上。M23、M32墓室底部有腰坑,坑内殉狗。墓葬被盗掘严重,残存少量陶器、海贝、石磬、铜器残片等。

          小型墓两座,陶渠M35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长3.2米、宽1.8米、深1.3米。墓室四周有活土二层台,不见殉人,墓室中部被汉墓洞室部分打破,墓主情况不明,出土陶器有鬲、豆、罐等。

         西赵庄M1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长3.2、宽1.75米,深4.1米,墓室南北两侧有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椁两棺,墓主头向东、仰身直肢,出土陶器有鼎二、鬲二、豆四、罐二,还发现有动物骨骼、泥器、贝类等。

        三、方山县、陶渠村方位囹


Screenshot_20230426_032137.jpg


      笔者之前曾考证歧周之岐山位洽川天柱山,不排除周文王墓在歧周,韩城梁带村两周墓葬遗址也在方山与渭水之间,并且文王陵墓也备注渭水”出函关”(判指函谷关),陵墓位函关内。因此,笔者认为周文王陵应在方山县与渭河华阴段南北连线之间,歧山(天柱山)周边。具体位置还应由更多考古资料印证。

         在此特别感谢攀登宗亲提供”周文王墓图”。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