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毕、丰、镐、程、歧相对位置考(请以此文为准)


     毕国在哪, 百度百科“毕公”词条这样介绍,“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于是将十五弟毕公封在毕地(亦称毕陌、毕原、咸阳原,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建立毕国,爵位为公爵,故称毕公或毕公高”。毕国所在地,一说在咸阳,一说在西安,而本人查阅《史记》、《竹书纪年》文献,认为毕在镐东南杜中,丰、镐间距离至少三十里(古代“里”长度标准)以上,与现丰镐遗址仅隔沣河相差较远。史书有关毕、丰、镐、程、歧地有关记载及相对位置分析如下:

    《竹书纪年》载:“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周作程邑”;“西伯自程迁于丰”;“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夏六月,葬武王于毕”;“而天下归之。乃封吕尚于齐。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为宫室,因名蒿室。既有天下,遂都于镐”。《史记·周本记》载:太史公曰:“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古公亶父)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歧下”。《禹贡》: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从上文看,毕地东面三十里为丰,西北方向为镐。“周师伐程战于毕”,可以推断程应与毕相邻或距离不远。《史记》中古公亶父迁徙路线与《禹贡》所载渭河治理路线一致,应为东西走向,而《禹贡》与《史记》所载漆沮在泾河东面,东过漆沮即“入于河”,因此,漆沮应临近陕东黄河,而古公亶父迁至“歧下”,应临近陕东黄河边。又《竹书纪年》载,(平王二年),赐秦、晋以豳(邠)歧之田,按常理推论,豳(邠)近秦,歧近晋,也可佐证歧应在晋国西面陕东黄河边,史书也载晋国强盛时,也拥有河西之地。下图中,春秋程国也标在黄河边。

附:春秋初期诸侯国分布图

2b4c43a108f59bf0bd445028eb38b120.jpg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