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荆山、首山、桥山地名考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首山、荆山、桥山均与黄帝有关。笔者认为,此三处地点在黄河、洛河、渭河交汇处,具体考证如下:

       一、北条荆山。《禹贡》曰: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应指北条荆山,笔者注),逾于河。

         大禹疏通此道,自西向东,北起宝鸡古岍山,东至黄河岸边。

        《汉书·地理志》曰:“左冯翊怀德,《禹贡》北条荆山在南,下有强梁原”。《寰宇记》 卷28引 《水经注》云: “洛水东南历强梁原,俗谓之朝坂”

      《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 《旧州志》: “华原在朝邑县西,绕县西而北而东,以绝于河,古河堧(河边空地,笔者注)也。一名朝坂。亦谓之华原山”  。

         说明强梁原紧邻渭、洛、黄交汇处靠洛河边,强梁原紧连荆山。因此,荆山即指洛渭交汇处西北侧一高地,山下应是黄帝铸鼎处。

        2、首山。

      《吕氏春秋》曰:何谓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泰华(即华山)、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从上文看,首山排在王屋山与华山之间,

       因此,上古首山即位运城市芮城县北面中条山,位中条山脉之西首。

       中条山脉铜矿蕴藏丰富,1958年在山西运城市盐池南的中条山沟谷中发现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在该古矿矿洞附近的崖壁上,刻有东汉光和二年和中平二年的题记。

       又《明史 · 地理志 》载: “ 垣曲县西北有折腰山(属中条山脉,笔者注),有铜冶 ”。目前在垣曲县仍有国家重点开采的垣曲中条山铜矿。

        综上所述,黄帝采首山铜,即采自今芮城县北面中条山。

       3、桥山。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列仙传》曰:黄帝葬桥山,山崩无尸,惟剑舄存。崔豹《古今注》曰:舄,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泥溺也。

         说明黄帝葬于桥山,后桥山遇山崩,尸体不存,只留下剑与鞋。

        上古桥山,应从上古文献中找,”炎黄故里的哪些事”(详见笔者前篇考证)曰:汧水之东,有水雍、横,东南流,合为一水,总之曰岐水,出桥山。雍横之汇,东流,有城姜嫄,北面岐山,南临姜水。

       从上文看,桥山位渭河、洛河、黄河交汇处,渭水华阴市与潼关县交界处。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此处有神话成份,从现代科学看,估计黄帝荆山下遭遇雷击。

       本文中桥山此处紧邻铸鼎处荆山,又与首山隔河相望,黄帝鼎成升天,因此,此桥山极可能是黄帝初葬处。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