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可权宗长虽然与世长辞,而他对潘氏文化研究作出的历史贡献将与世长存。我与可权宗长打交道的时间不到两年,仅仅见过两次面,然而他对潘氏文化事业的热心、办事认真负责的作风,对人热情诚恳的态度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今天我特地撰写此文,以表示我对潘可权宗长的深切怀念。
一、电话中的初次相交
2008年3月下旬,我与可权宗长在长途电话中初次相交。初次相交源于“《潘姓历史三千年》征集意见书”。我不懂电脑也从未上网,加上忙于工作,所以对潘氏文化研究的信息不了解,当我编写完《潘姓历史三千年》初稿后,总觉得还不满意,如何能收集到更多的史料呢?儿女们建议我到网上去查找,也许能找到需要的资料,就这样在“潘氏宗亲网”上看到了世界潘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然后在网上发出求助信。很快,四川西昌的潘学勤宗亲来电话告诉我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部分领导的通讯录,于是我按照这个通讯录提供的联系方式,向可权宗长等发出“《潘姓历史三千年》征集意见书”。起初,我发出“征集意见书”也只是试一试,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真没有想到,第一个给我回电话的人就是可权宗长,而且第一次电话交谈的时间竟然长达近一个小时,真是相识恨晚。他告诉我,他参加广西潘氏文化研究会的召开刚从南宁回到家中,就看到我的信,如果信再早一点收到能在大会上向代表们传达就更好了。他对我的打算和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支持,并鼓励我继续努力编写,为潘氏文化研究事业做出贡献。后来我曾向他提出,聘请他为该书的特邀顾问,遗憾的是这本书还没有最后定稿,他老人家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现在想再得到他老人家的指导帮助已经不可能了,真是遗憾终身。
二、会议中的两次见面
我和可权宗长在电话中相识之后,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我们就两次见面。第一次与可权宗长见面是在2008年4月20—22日的湖南中方会议期间,这次会议是连公支系黔桂湘川鄂五省区世系研讨会,可权宗长通知我去参加会议,这次见面使我有幸与他老人家深谈并一起合影纪念(附合影照一张)。第二次见面是在时隔不到半年的2008年9月下旬,浙江温州会长(扩大)会议刚结束,可权宗长就亲临成都。9月26日一早,可权宗长就打电话叫我到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第一招待所见面。他老人家很关心四川潘氏文化事业,我俩整整交谈了一个上午,下午他又召集成都地区的潘文金副会长等部分宗亲研究成立四川潘氏文化研究会的筹备工作,最后决定于10月4日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四川潘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遗憾的是还没有到开会时间,他老人家身体不佳生病,需要急时回广西住院治疗,于10月1日上午乘飞机离成都回南宁。临别前的9月30日下午,可权宗长再次叫我到招待所交代有关事宜,并亲笔写了会议安排(见会议安排复印件)。他身患重病仍然关心四川的文化研究事业,可见他老人家对工作之认真负责。万万没想到,2008年9月30日下午我与可权宗长的见面,却成了最后一次见面。我和可权宗长两次见面的时间总共只有九天(中方4天,成都5天),而九天如同九十年。
三.为编著《历史上的潘美》与病魔抗争。
一代名将潘美为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大宋王朝的建立南征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本应受到历史和后人的尊重和颂扬,然而一本《杨家将》演义小说和各类戏剧作品把潘美丑化成历史罪人,蒙受了不白之冤,对这起恶作剧我一直在收集史料准备给予澄清。这个想法与可权宗长交谈后,立即得到他老人家的赞同和支持,并叫我把收集到的材料寄给他与有关领导研究。2008年7月初,我把《潘美与<杨家将演义>》(就是现在内部版《历史上的潘美》的前身)初步设计方案和文稿寄给他,他急时给我回信(见信复印件),并几次上南宁找有关领导和专家研究,原先打算争取在2008年底,最迟2009年初出版,但事与愿违,他的病情越来越重,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加上演义小说和戏剧作品的流毒影响而产生的阻力,出版工作并不顺利。他老人家多次在电话中对我说:老天爷不长眼,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病魔緾身,但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阻力,只要我潘可权还有一口气,这本书非出版不可,出了官司我来打,要坐牢我去顶,别人侵犯潘美名誉权还耀武扬威一版再版没事,我们是受害者难道还怕他不成?可见可权宗长的刚直和勇气,他不愧是潘氏家族的英雄,为了维护祖宗名誉权,天不怕地不怕。2009春节一过,可权宗长立即准备各项出版工作时,病魔再次把他送进了医院。在住院期间,他老人家时时刻刻不忘这本书的出版,他多次对我说:如果病魔不让我完成这本书的出版,希望你和广西的宗亲密切配合,争取早日正式出版这本书,并给省级以上各个图书馆赠送两本。有关领导也要赠送。否则,我死不瞑目。遗憾的是,这本书还没有正式出版,他老人家就离开了人世,这是他老人家最大的遗憾。
四.最后的重托
在我与可权宗长的多次交谈中了解到,他老人家一身最大的愿望是:一是能召开一次潘氏宗亲的盛会,这个愿望已经圆满实现,就是他老人家成功举办的世界潘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潘氏三年多年的历史上,潘氏子孙天各一方,散居世界各地,能够召开一次大会,让来自世界各国宗亲团集在一起,共商潘氏族事,共图潘氏伟业,是可权宗长为潘氏大家族作出的最大贡献。二是为潘氏历史上的特大冤案翻案,为历史功臣潘美洗雪不白之冤。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并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他却无法看到最终结果。三是写一部《世界潘氏总谱》,这一项工作也在进行中,遗憾的是,他老人家亲手抓的这项工作也没有完成,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2009年4月9日,可权宗长在南宁医院给我来电话,主要给我交待几件事,要我协助他办理。一是要我把贵州县团级以上的潘氏领导干部名单及通讯录提供给他,这件事我已及时给他提供。由此可见他老人家重病住院期间还牵挂着贵州潘氏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只可惜这时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办这件事了。二是《历史上的潘美》一书的出版。他说:如果不是他的身体原因,这本书应该出版了,现在病情在加重,能否完成这件事很难说了,如果我无法办完这件事,希望你今后多多与启道等宗亲联系配合,千方百计也要正式出版,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历史,知道历史上的潘美。三是要我把2008年版《杨家将》一书寄一本给他,诉讼材料待收到后再说。他说:这场诉讼官司需要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七、八年,我的身体状况能否让我参与和组织这项诉讼活动很难说,你就与启道等众宗亲商量着办吧。四是《世界潘氏总谱》的编写。他说:总谱目录基本确定,各项工作都在进行中,只拜托你一件事,为了减轻我的负担和压力,人物志部分请协助我编写,按朝代的先后时间写,重点是每个朝代中职务高、影响大的历史人物,争取在6月底前拿初稿给我看。关于世系世代的研讨,我已介绍你与启道取得联系,有什么问题直接与他商量。五是要按中方会议记要要求按时完成。我当时向可权宗长表示,没问题,一定按你的吩咐办,请放心。
4月9日与可权宗长的通电话,在电话中他说话的语气与过去没有多大区别,说话还有力,而4月18日我再次与他通话时,语气明显与过去不同了,听得出来,他的病情在恶化。考虑到他的健康,直到“五一”节我再次给他通话表示节日问候时,接话人是他的女儿潘育英,她说父亲正在休息,有什么话可以转告他。就这样我再没有与可权宗长通话,有什么急需要说的话,都是经过他女儿潘育英向他转达。
太遗憾了,可权宗长交办的人物志初稿还没有看到,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可权宗长不仅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祖国和人民,也把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潘氏文化研究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在病魔的折磨下,还念念不忘潘氏文化研究事业,念念不忘要办的事情并做了最后交待。这种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可权宗长为祖国、为人民、为潘氏文化研究事业奋斗一生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逝世是潘氏文化研究事业的重大损失,历史永远记住他,我们永远怀念他。
附件:
1.可权宗长与连公支系《潘氏总谱》编审委员会成员合影(照片前排左起:潘振文、潘中兴、潘可权、潘启章、潘学恒)

2.可权宗长给本文作者的亲笔信


3可权宗长为四川潘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的亲笔安排稿。

潘启章
2009年6月16日于成都
评论 (11)
我过去就潘氏宗亲的一些问题与可权宗亲在电话上联系过。 2008年4月到广西南宁开会,曾与可权宗亲联系,希望能见上一面。由于我的日程安排很紧,无法去防城港,他又在装修房屋且当时要去湖北开会,无法到广西,因此我们错过了唯一的一次见面机会。他对潘氏宗亲的事非常热心和敬业,愿他安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潘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