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脉巾帼潘小平赋——选自《谈艺录*江淮才子卷》苍山牧云著
潘小平 (1955~),女。安徽省怀远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武汉大学中文硕士(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课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1977年后任淮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先后依次担任安徽省文联《清明》杂志社编辑,主编、编审。《安徽文学》执行主编、主编,《安徽散文》主编。 安徽文学院院长,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原会长、名誉会长。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政协委员。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
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江西婺源桃溪潘氏家族涌现出九位进士,其中四人担任过六部尚书

网站更新日志
2024-9-21 新增TinyMCE编辑器,个人设置中心增加默认编辑器选项(markdown或富文本编辑器),可根据个人使用习惯随意切换

潘氏宗亲网新版本会员“注册+投稿”教程
会员注册+投稿教程

皖北潘氏宗谱序
俚语有云:“家和兴万事”。儒家常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家不和者,无以亲其族;族不亲者,无以治其国。修谱增誌,唯贤达智士不能至;建庙兴祠,非孝子贤孙弗能为。此则,上可睹庙堂神器,不负家国情怀,弘扬士林之精神;下可化乱法之人,不负务本传家,和睦邻里之素望。值《皖北潘氏宗谱》成书付梓之际,秉笔为序,以增吾家之美。

《皖北潘氏宗谱修订记》序
盖,追祖风者,义存仁孝之心;重亲情者,乃以慈爱为本。溯自西周毕公之幼子季孙(伯),食采于潘,因以为氏。我潘姓氏族乃季孙之后裔也。代远年深,赖有竹简帛绢;世系难考,终有素心考之。延及元末明初,务本堂皖北始祖潘信公至山东临沂南迁居于荆山怀邑(今安徽怀远县),后支繁宅狭,分居各地,迄今六百余年,代传二十余世,俨然望族者也

潘氏家风赋 暨祭潘武侯姬氏讳荀公文
始祖讳荀,毕公幼子。名唤季孙,爵授侯封。生于贵胄之家,竟以军功立身。及辅周公戡定“管蔡”之乱,受封武侯,食邑潘地,藩篱成周,是为“一世”。后守成皋之险,拱京畿,东拒齐鲁之兵;峙崤关之雄,固镐京,西屏孟津之野。据虎牢之地,北御燕赵之铁骑;扼汜水之滨,南防吴楚之有变。始祖娶二妻生五子,武备泽披四海,勋名功垂社稷,为后世子孙之懿范

潘氏颂
夫潘姓者,史载五源五姓,历经三迁三徙九融,乃有今日之盛。乱世之时,朝以军功晋爵位;太平之日,代以文学拜公卿。务本传家,文武修治。人文光史册,彪炳耀古今,遂作赋以颂之,为序

江苏籍明初云南平章潘原(元)明与中方谱潘云高或梦奎公次子潘远明辨析
江苏籍明初云南平章潘原(元)明。

劳模风采|“10分钟”行李箱!潘承燕随时为生命施行“魔法”
潘承燕的行李箱会施“魔法”。只要接到隔离病区接收病人的指令,仅需10分钟,她就能“拎包”抵达。

解破由苏州阊门中转移民至苏北潘氏发源地的考证
阊门迁苏北的潘氏在苏南地面落脚最晚时间应当在明初发生的” 洪武赶散” 大 运动之时这场运动迟续了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