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宗亲网

潘氏宗亲网

潘氏宗亲网

共 457 篇文章

再贺神六成功返回着陆(潘树立)

【祝贺"神六"】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成功返回着陆了!神州大地一片欢腾! 中国人将铭记这个时刻,那是彰显民族尊严、...

荆坪访古

从怀化市区出发,南行16公里,仅20余分钟,汽车便停在了清涟涟的舞水河畔,舞水河流经这里,忽的一弯,将荆坪这块10平方公里的平川,温情地拥在长臂里。 4月5日,笔者一行来到中方县中方镇荆坪古文化村,欣赏了荆坪村这一历史悠久的古文化村的众多历史 遗址,访古探幽,收益颇丰。原来...

杨七郎墓前讨药

天津宁河县潘庄在天津城东70里的地方,是个历史重镇。 镇以潘庄为名,但在500多户人家中却没有一户姓潘的,只有杨、冯两大姓。据当地传说,北宋潘仁美由于陷害忠良杨家将而臭名远扬,他的后代都愧为潘姓,一致改姓冯...

竹山潘氏堂联句

竹山潘氏堂联句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人临墨迹本 传本。墨迹本,颜真卿书,原迹早佚,传世者为唐人临本。绢本,原是屏风, 后割为册页,28.2×13.7厘米,计15页,页6行,计298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帖著录首见《宣和书...

寻乌吉潭潘氏宗祠(图)

寻乌吉潭潘氏宗祠(图) 潘氏宗祠及宗祠前的月池 宗祠大门 宗祠廊门前的卵石八卦阴阳鱼 门神与孩子们 天井好游戏 “忠节”牌下的乐园 宗祠前方的水口树 上厅祖龛 潘氏之根 驼峰艺术 客家人对祠堂有着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就是血缘纽带。它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以祠堂和祖先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家族聚合力。它不...

潘祖荫《滂喜斋丛书》出版

江浙两地,是我国藏书家集中的地方,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潘祖荫即是其中之一。潘祖荫,字伯寅,小字东镛,号郑E036,江苏吴县人。咸丰进士。历官大理寺少卿,工部、刑部、礼部尚书至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谥文勤。自幼好学,涉略百家。喜收藏,其藏书之富,甲于吴中,其中多为世间稀有之秘籍。如宋刻《金石...

荔枝湾话旧

荔枝湾是广州市有名的游览胜地。这里有密布汇流入珠江的小河涌,灌溉的附近一带土地肥沃,出产驰名的"泮塘五秀"----莲藕、菱角、荸荠(马蹄)、茨菇、茭笋。基于防洪抗旱的需要,勤劳的农民沿河涌修筑了堤围----田基,为巩固堤围和充分使用土地,在堤围上中指经济效益较高的荔枝树,招惹得远近无数游人前来乘游艇...

珍贵广州古地图将展出 再现300年前广州(组图)

旧时海珠桥 清末白鹅潭 看着今天高楼林立的广州,能够想象曾经的老广州只是一个版图比越秀区还小的围城吗?这个拥有两千年历史的都市,它的过去是个什么样子,它是怎样变化而来的? 近日,本报记者从广州市科技局获悉,在5月17日~23日的广州科技活动周里,将有35幅广州古地图呈现在广州市民眼前。最老...

《中衢一勺•郭君传》

《中衢一勺•郭君传》有这么一段话:“河自生民以来,为患中国。神禹之后数千年而有潘氏(潘季驯);潘氏后百年而得陈君(陈潢);陈君后百年而得郭君。贤才之生,如是其难。”

苏仙岭

苏仙岭象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障矗立在湖南省郴州市市区东北角,距市中心三华里,面积275.1公顷,主峰海拔526米。早在唐代,苏仙岭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苏仙岭原名牛脾山,满山古松笼翠,岗峦云雾缭绕,构成“苏仙云松”的奇观,史称郴阳八景之首。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苏仙岭。古老的...

留学创立”潘氏法”--访献身天文光学的潘君骅

中新网苏州2月7日电:题:留学创立”潘氏法”--访献身天文光学的潘君骅 作者:周玉玲 30岁时,他在国外创立“潘氏法”;年近六旬时,他研制成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而今,他仍在为科技事业奔忙――― 人物档案 1930年10月14日生于吴淞的潘君骅,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1952-198...

青山绿水中的佘村老宅

青山绿水中的佘村老宅图文:冯方宇 早就听说江宁的上坊镇有一个神秘的佘村,那有一处居今300多年的徽派建筑风格古民居。在无聊的五月,我和小玉决定去一探神秘……. 坐车到硕大的江宁汽车总站,下车后也不知道往那走,于是到处问人,但当地人好象也不是很清楚这个佘村具体位置在哪里,有的说在这,有的...

姓 氏 —— 潘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潘姓,从人数上说,是台湾的第四十二个大姓,大都聚住在北部的台北等县。潘姓自闽迁台的资料,却非常丰富。据记载,永历二十八(公元1673年),有一位潘步曾在族后盖寮捕鱼;康熙二十年,有潘、蔡、王、洪、李、白六姓,倡建今高雄市旗后妈祖宫;乾隆末年,有漳州人潘盛清、潘恭人入垦今台北县石门...

识潘天寿书画(二)

注意笔墨和章法的严谨性潘天寿教学生从眼光教起、什么画值得看,什么画不值得看。他主张“画宜有清峻之气,古朴之风,天真之美,自然之神,雍容华贵而入大雅之堂;不可有躁气、土气、作气、甜俗之气”。所以,辨别潘天寿的画,凡有丝毫躁气、土气、作气、甜俗之气的作品,肯定是赝品...

识潘天寿书画(三)

潘天寿的画,评论者认为多一笔不得,少一笔不成,十分严谨。这同样表现于题款与印章。他曾撰写过《中国画题款研究》的论文。前人题款常有不讲究位置的现象,而潘天寿先生强调把题款和印章当作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他选择题款位置、大小、字体都严格之极。有时先用小纸片写好后在画...

识潘天寿书画(一)

潘天寿先生健在的时候,曾有人将先生的水印作品请他自己鉴别,他竟误认水印品为真迹。当时浙江美院水印工厂刻印的水印品也确实不错,几可乱真,故近年仍有人错将水印品当真迹来向潘天寿纪念馆兜售。书画仿作鉴定之难,亦由此可见。其实,水印品的枯笔小墨点即使刻功再到...

明代河工专家潘季驯(1521—1595)的代表作《河防一览》

《河防一览》是明代河工专家潘季驯(1521—1595)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河工专著之一。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 万历六年(1578年),潘季驯第三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他深入实地考察,全面规划,在前两次主持治河的基础上,又经过两年的大规模建设,使治河工程取得显...

论潘啸龙楚辞研究的成就与特色

论潘啸龙楚辞研究的成就与特色 ——以《屈原与楚文化》、《屈原与楚辞研究》为例 周建忠 [内容提要]在当代学术研究史上,潘氏的楚辞研究是引人注目的。潘氏研究的魅力主要来自于:选择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中的热点、难点进行攻关,前沿性强;全力以赴,力求在疑难问题上有所进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驾驭能力...

潘复故居

潘复故居 潘复,山东济宁人,清末举人,1919年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代理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1927年任国务总理,下台后先在大连,后到天津定居。 潘复故居在英租界马场道东头(今和平区马场道2号),是一座典型的西欧风格花园住宅,占地十余市亩。该楼于1919年由潘氏委托开滦煤矿董事庄乐峰邀请法国建筑...

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

藏书六代薪火相传 苏州潘氏藏书,如果从潘奕隽的藏书楼“三松堂”算起,递传到第六代潘博山、潘景郑昆仲的藏书处“宝山楼”,共藏典籍三十万卷,把潘氏藏书推向了顶峰。私家藏书递传六代,藏书至三十万卷,这在藏书史上,可以说是罕见的。 潘博山原名承厚,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十二日;潘景郑原名承弼,生...

共 423 篇文章,第 17 / 22 页